随着人工智能(AI)应用加速落地,数据中心作为支撑AI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,正迎来新一轮爆发式增长。这不仅将重塑科技行业格局,更将深刻影响能源行业发展,尤其是电力行业。
最新研究指出,受AI、数据需求增长以及能效提升速度放缓等因素推动,全球数据中心电力需求有望在2015-2020年基本持平后,到2030年增加一倍以上。
这一趋势对美国电力行业影响尤为深远。研究预计,在制造业产出提高和电气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美国电力需求将从过去20年平均年增长不超过0.5%,增长为8%。其中,数据中心将成为最关键的增长引擎。
那么,数据中心和AI对电力需求的影响究竟有多大?
2024年4月28日,Goldman Sachs发布了一篇名为Generational growth Al,data centers and the coming US power demand surge的深度报告,对这一问题做出了量化分析。
研究者预计,2023-2030年,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以15%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,数据中心用电量占美国总用电量的比重将从目前的3%提高至2030年的8%。
美国数据中心电力需求
若剔除加密货币挖矿,预计到2030年,全球数据中心用电量将比2023年增加约650太瓦时(TWh),相当于目前英国全年用电量的两倍。
其中,AI领域的用电量增长最为迅猛。按照基准情景估算,到2030年,AI领域的用电量将比2023年增加约200太瓦时,占数据中心总用电量的20%左右。
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型语言模型是AI计算需求飙升的主要推手。以单次搜索耗电量而言,ChatGPT约为传统搜索引擎的6-10倍。
单次搜索耗电量
报告特别指出,随着AI从训练为主逐步转向规模化应用,以及算法迭代优化和芯片制程工艺的不断进步,AI芯片的能效虽在持续提高,但由于应用需求增长更快,AI领域的总体用电量仍将大幅攀升。
这意味着即使考虑技术进步因素,AI领域的用电量增长仍将超出预期。
面对数据中心和AI带来的巨大电力需求,美国电力公司需要投资新增发电装机和电网设施来保障电力供应。
据测算,为满足数据中心驱动的新增电力需求,到2030年,美国电力公司需投资500亿美元用于新增发电项目。
其中,天然气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可能分别达到60%和40%。这将推动美国天然气需求到2030年新增约33亿立方英尺/天,相当于目前水平的10%。
报告强调,数据中心所在区域的电网改造压力尤为突出。以北弗吉尼亚州的"数据中心走廊"为例,当地电力公司多米尼安能源公司不得不暂缓数据中心并网,全面评估电网改造方案。
通过与区域电网组织的协调,该公司计划新建两条500千伏输电线路,并购买50亿美元输电项目,以满足当地数据中心的供电需求。
放眼全美,预计2024-2030年,美国电力行业输电和配电领域将分别投资2600亿美元和4650亿美元,而发电领域投资将达到6650亿美元,这意味着"三位一体"的电力投资额将比前4年增长约38%。
美国发电领域投资
在电力需求激增的同时,数据中心和AI的崛起,也为美国油气行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。根据基准情景,到2030年,数据中心将为美国天然气需求贡献约33亿立方英尺/天的增量。为保障供应,美国须新建约61亿立方英尺/天的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。
需要指出的是,实际的管道建设规模,可能远超这一预测值。研究给出了两种乐观情景:一种情景假设,所有天然气机组满足的数据中心新增用电,都需要配套扩建管道,由此测算到2030年美国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需扩大123亿立方英尺/天,管道投资规模约150亿美元;另一种情景更为激进,假设到2030年,所有数据中心新增用电100%由天然气机组提供,且全部需配套扩建管道,据此天然气管道输送能力需扩大205亿立方英尺/天,管道投资额高达249亿美元。
图片
可以预见,天然气需求和管网投资的爆发式增长,将为美国油气行业中游公司带来巨大机遇,相关公司年EBITDA增量可能高达41亿美元。
显然,在AI推动下,数据中心正成为决定美国电力和天然气需求增长的"新一极"。对电力行业而言,数据中心不仅带来电量增长,更为基础设施升级和技术创新注入强劲动力。
然而,能源供需的结构性变化,也给监管机构和电网运营商出了不少难题。保障电力供应可靠性,防范电网瓶颈,协调各方诉求,将成为业界面临的重大课题。
同样,数据中心的区位选择对当地电网改造压力影响极大,如何因地制宜完善机制,引导数据中心合理布局,也将是一大挑战。对油气行业而言,数据中心虽为需求增长打开新局面,但管网投资能否及时跟进仍存在不确定性。
开发商反复权衡投资回报率,环境团体对化石能源横加阻挠,加之土地征用难度加大,都可能延缓新管道投产进度。此外,各州在数据中心招商引资上的激烈竞争,也可能加剧管网规划的复杂性。
总的来看,数据中心和AI引发的能源变局充满机遇和挑战。电力和油气行业应主动求变,深化合作,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,方能在AI新赛道抢占先机,实现高质量发展。
以上内容总结自该报告,不代表中国IDC圈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