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6日,广东省印发《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》(以下简称《措施》)的通知。旨在推动人工智能在广东省各行各业的应用,以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,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,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《措施》全文包含了“总体目标”“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”“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,塑造广东品牌新形象”“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,形成经济增长新风口”和“保障措施”五个部分,针对人工赋能各行各业,全方位多角度提出了实施措施。
“总体目标”部分提出,到2025年,广东省算力规模超过40EFLOPS,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。到2027年,广东省算力规模超过60EFLOPS,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4400亿元;聚焦制造、教育、养老等领域,打造500个以上应用场景,各行各业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。
“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底座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”和“构筑智能终端产品新高地,塑造广东品牌新形象”两个部分提出了建设适配芯片的开发生态、建立智能感知产业体系、建设高质量中文语料数据库、建设大模型开源社区、加快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建设、推进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、智能网联支撑新能源汽车等多项举措。
“打造智能融合应用新引擎,形成经济增长新风口”部分,从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,智能建造,智慧农业,智慧交通,智慧能源等多个方面提出了实施措施,包括:
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。以“机器换人、数据换脑”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,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研发设计、中试验证、生产制造、运营管理等场景融合应用。加快赋能原材料、装备制造、消费品、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。建设碳排放管理大模型,加快生产绿色转型,强化钢铁、有色金属、建材等高能耗重点行业节能降碳,国家级绿色工厂达到700家。
深度集成推动智能建造。以多模态大模型为载体融合建筑信息模型(BIM)、数字孪生等技术,推动全专业信息化集成和设计协同,实现自动完成设计解析、施工图纸与建筑模型的一致性审核、数据匹配等工作,缩短设计模型向施工应用的转化时间,提升项目管理、质量安全监管等环节的智能化水平。
智能系统驱动智慧农业。加快智能设施应用,运用智能传感器监测土壤湿度、温度等参数,加强人工智能算法在产量判断、气象预测、市场分析等方面应用,建设数字田园和智慧农(牧、渔)场。提升动植物保护智能化水平,加强病虫害防控。加快“一大一小”智能农机装备的制造推广,鼓励农业机械产业链供应链的新机制新模式。
智慧交通打造现代运输体系。开展智能铁路、公路、航道、港口等示范工程,推动智慧枢纽、邮政、海事,建设大湾区核心路网智慧运营系统。推进智能网联汽车“车路云”一体化应用,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基础设施、城市级服务管理平台,探索高精度地图安全应用。高效推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,加快构建产供体系。发展智慧物流园区、数字仓库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,鼓励有条件的城市搭建智慧物流“大脑”。
多方融合共建智慧能源。加快人工智能与电力、能源工业互联网、电力全域物联网等装备及系统的融合应用。推进建设智能变电站、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网络,构建适应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并满足分布式能源“即插即用”要求的全省智能化电网。
此外,政策还提到,要积极发挥人工智能在药物设计与发现、材料科学、物理和化学模拟等科学研究领域作用,推动科学进步和创新。加快人工智能在生物制造、商业航空、餐饮、房地产等各领域多元化应用,消费新场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、新品牌加速形成,劳动力进一步解放,人工智能应用相关新岗位大幅增加。
最后,在“保障措施”部分,提出了包括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组织协调机制,多方参与加强政策供给,逐步建立产业标准体系,创新人才培育等,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和目标的实现等多项措施。